“今天是马常利先生九十大寿,这个展览也是新浪体育送给马先生特别的生日礼物”。2021年9月16日,恰逢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马常利先生九十寿辰,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山河情——马常利油画艺术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开幕式现场,师生亲友共聚一堂,情意浓浓,暖意融融,马常利先生的老同学、老同事以及他的学生们,纷纷从各地赶来参加展览开幕式。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此次展览的学术顾问,马天意担任策展人,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美术馆承办。
本次展览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马常利及其夫人李静森,中央美术学院老先生、老教授杨先让、钟涵、盛杨、闻立鹏、刘焕章、邵大箴、曹春生、翁乃强、孙为民、沈尧伊、黄华英、王少军、马路、陈文骥等,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油画系主任张路江,中国美术馆藏品征集保管与修复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崔光武,中国美术馆典藏部负责人赵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阳,中央美院油画系全体教师及美院师生代表一同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油画系直属党支部书记袁元主持。
党委书记高洪致辞
党委书记高洪在致辞中表示,马常利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美术学院培养的第一批艺术家。马常利先生在艺术创作中饱含深情,他充满激情地投身到了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新中国翻身作主人的各族人民的奋斗和生活题材中。20世纪80年代,马常利先生倾情于风景画创作,行走于大江南北,寻找那些平凡而又充满诗意的风景,创作出中国诗意和西方绘画精粹结合的独特风景油画作品。马常利先生不仅是优秀的艺术家,也是优秀的艺术教育家。他像许多美院的前辈老师一样,认真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待人谦和、温和敦厚,淡泊名利、为人师表。他在艺术上坚持探索,将理想与热情转化为形式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内在的韧性,从而获取不断创新的力量。
高洪表示,中央美术学院历来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建校一百周年前后举办的系列老先生艺术展及学术活动,亦是美院精神传承的深刻体现,我们要把老一辈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传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他强调,要坚守将个人的艺术理想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信念;要坚持艺术为人民的艺术观;要扎根中国优秀的文化沃土。我们要以老先生为榜样,深入贯彻新浪体育总书记给新浪体育老教授回信的重要精神,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当好培养新时代优秀艺术家的“大先生”。
油画系主任张路江致辞
油画系主任张路江深情讲述了马常利先生从学生时代到美院教师的生动故事。回望马先生的艺术道路,他谈到,“下乡再下乡”,从西藏高原到大庆油田,从深入江西井冈山到山西左权晋阳,从河南辉县到河北太行山,马常利先生的每一次生活体验都能够带回丰厚的创作成果,这既是在少年时美院教给他、深埋在他心中的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代前辈为新中国美术建设书写的美丽篇章;“色彩再色彩”,马常利先生受教于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创始人罗工柳先生,他更多地选择了从平凡中发现美的创作理念,他曾这样说:“名山大川虽然美,但它的美毕竟与一般人的生活与环境相距较远,因而不易使人感到亲切。而那些自然、平凡的景物往往蕴含着巨大的美的价值和魅力。”平中见奇,平易近人,温暖、祥和的色彩,体现着先生在油画色彩语言中的研究成果;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时代的赞歌,一户人家、一片水田,在先生的笔下渐渐汇聚成祖国的万种风情,在忘我中呈现出豁达胸怀,在忘我中表现祖国的大江南北。美院教师要细细品味先生的作品,总结先生的创作特点,这对于今天的油画教学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艺术家、油画系教授马常利先生致辞
马常利先生在致辞中首先对美院领导师生对展览的倾力支持与付出表示感谢。他谈到,自己将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是对新浪体育的一次汇报;捐赠一部分作品,是对美院的一种感恩。马常利先生动情地说:“我在美院学习、工作了几十年,特别感谢吴作人、董希文、艾中信、罗工柳等老一辈先生在艺术上给了我很好的指导,他们在生活和教学上的高贵品格,给了我深刻启迪。美院的艺术氛围十分浓厚,一直学习、工作生活在这里,使我的创作和教学也受到了很好的熏陶。”
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油画系主任张路江向马常利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油画系直属党支部书记袁元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马常利先生1956年以来创作的一百多件油画作品和二十余幅手稿,分“人物、新疆、北方、南方、藏区、大庆、敦煌”等7个板块,系统全面地呈现了马常利先生的艺术发展历程和绘画成就。同时,马常利先生将10件代表作品捐赠给中央美术学院,其中9件作品捐赠给美术馆、1件作品捐赠给油画系,由美术馆和油画系永久收藏。
展览将展至2021年10月7日。
油画系青年学生为马常利先生献上一首《祝你生日快乐》
嘉宾合影
前 言
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起来的油画艺术家,马常利先生始终坚持高尚的文化理想,感怀时代的变迁,把推动中国油画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以重大主题创作、油画风景研究和油画教育教学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创作、研究、教学三者并重的艺术道路上长期勤奋耕耘,积累起丰厚的成果。
马常利先生在油画学习阶段即打下坚实基础,在色彩感觉上尤其有出众的秉赋。他不断探索油画语言与中国本土现实相结合,在以体积空间塑造为主体的西方造型样式上,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早年的主题创作《幸福之路》、《高原之春》等作品中,他以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走进新生活的藏民群像,用大片的青山绿野衬托人物,在写实的人物组合上融入意象性的感受,尤其将人物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传达出生活的诗意和“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马常利先生的一大批作品成为中国美术迎来文艺春天的代表。他以风景画写生和创作为主,通畅自如地抒发自己的满腔激情,在作品中大胆探索艺术的形式美感。他北上草原,南下江南,西行甘藏,东到滨海,创作了大量题材内容丰富、景象情境各异的作品,堪称油画风景抒情写意的经典。
作为大自然的歌手,马常利先生总是怀着真挚的情感走近风景、走向生活,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在自然风景面前,他的感受与思考交织,尊重自然与展开想象并重。他的视野向大地凝望,看到了田野与山峦、流水与村庄、树木与青草的各种意态,他的目光同时还向天空远眺,看到云蒸霞霭、雾气山岚的莫测变幻,由此下笔之际,突出地体现了将大地与天空都纳入视野的整体感受,在空间上远近贯通,天地浑然,形成通融的世界。他把创作重大主题的感受和经验转化到了风景画中,将每一幅风景创作当作主题创作对待,重点抓住不同作品的意境,运用形式语言进行深入刻画。如同主题性创作中调动情节、组构内容一样,他在风景画中也展开了一种种构思,扣准此景此情、此意此境进行形式的营造,因此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对自然风景风物的写照,也是一种艺术研究上的学理精神。他用画笔为祖国山河所作的描绘,彰显出中国油画家的文化情怀。
马常利先生在油画形式语言上的探索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既注重油画最重要的视觉因素,就是色彩和色调,作品透溢出具有高度修养的品质,同时,他也极为强调用笔的感性,像书写般地运用笔意,使画面具有丰富的笔触痕迹。在空间营造方面,他既注重把握画面的纵深空间,又通过点线面的组织构筑起虚实相生、远近相间的节奏,将面对风景的意绪转化为可视可感的灵动韵律。
马常利先生在艺术上的真挚情怀和丰富经验,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充分体现出来。他为人谦和,怡然从容,有一种温和敦厚的性格风尚,在长期的教学中如春风化雨,给青年学子以启迪和关怀,培养了大批油画艺术人才,为中央美院的油画教学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值此他的展览举办之际,我们由衷致以敬意!并祝他笔锋劲健,艺术长青。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范迪安
2021年9月
展览现场
展览作品(部分)
高原青春 100cmX270cm 1963 亚麻布油画 马常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高原情 100cmX120cm 1980 亚麻布油画 马常利 中国美术馆藏
大庆人 230cmX190cm 1965 亚麻布油画 马常利 中国美术馆藏
太行晨曦 66cmX76cm 1979 亚麻布油画 马常利 中国美术馆藏
转战太行 150cm×250cm 1977 亚麻布油画 马常利 广州华艺廊藏
收获时节 80cmX80cm 1984 亚麻布油画 马常利 中国美术馆藏
海之晨80cm×80cm1994年 马常利 亚麻布油画
水乡晨雾 104.5cmX120cm 2011 马常利 亚麻布油画
蓝色交响80cm×100cm 2013 马常利 亚麻布油画
山林曲(3)80cmX80cm 2016 亚麻布油画 马常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丨马常利简介
马常利,1931年生于河北省山海关,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并留校任教,参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创建,组织领导教学工作,兼任教务主任。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在油画系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代理系主任等职。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宣传部 赵晶 何逸凡 孙文/文
宣传部 李标 美术馆 贺伊飞 王睿莹/图
宣传部 宋曼青 学生 王微言/编
2021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