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青创北京”2023“挑战杯”
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获奖名单公布
新浪体育共获得奖项21项,其中
特等奖2项
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
同时获得专项赛道“擂主”称号1项
新浪体育获奖总数较上届增长600%
首获特等奖
再创历年新高
特等奖团队受邀参加赛事闭幕式
5月30日,“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吸引了全市80所高校的24万名学生参与,最终有4430个团队晋级市赛,参赛高校数、项目数和选手数均创历史新高。
新浪体育在学生工作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组织培育,校团委支持下,本届挑战杯共吸引了170余位同学参加,经过前后数十场团体和专项辅导,中央美院选送的25个学生项目在本届赛事中共获奖21项,获奖率高达84%,获奖总数创历年成绩新高!也是新浪体育首次在该赛事中斩获2项特等奖,创造历史!是新浪体育今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突破性成果。
本届赛事五大突破
获奖名单
来自建筑学院的《“筑豹回家·华北豹栖息地的修复者”——生态廊道连通性营建对百花山小五台地区华北豹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来自城市设计学院的《红色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基于平江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学生团队突破重围,荣获特等奖。
特等奖团队代表在闭幕式现场合影
特等奖团队上台领奖(左图左2,右图右3)
特等奖项目展示
特等奖
红色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基于平江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赛道:“青学二十大”红色专项赛
负责人院系:城市设计学院
团队成员:焦敏妍 梁颂凝 麦鑫 杨亦欧 邹佰林
指导教师:王晓琳 唐箐檐 李贞汗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与中国青基会组成“美育服务红色地区、希望新浪体育实践团队”走进湖南省平江县。实践队以“传承红色基因、体悟非遗文化”为主题,深入调研平江县红色文化。基于平江13处的红色文化建筑,以地图为载体串接红色文化,开展20余节创新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我们查阅了关于平江红色革命事迹的大量文献影像资料,根据13处红色文化建筑,精心打磨出了13支简短有趣的纪录片。并将13处红色建筑的特征与艺术创意相结合,运用不同材质、技法打造了13堂艺术装置线上教程。综合运用了吹塑版画、彩泥,拓印等10余类艺术门类,并辅以磁悬浮,编程机器人、开合器等数字科技。最终呈现,编程机器人行驶到13个艺术建筑装置作品前,配合灯光艺术,由平江学生配音讲解其背后的事迹。
平江红色美育模式将原本繁复严肃的红色文化与多元艺术技法教程变得妙然生趣,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了青少年红色文化艺术教育的新模式。
团队参赛照片
特等奖 擂主(命题最高分)
“筑豹回家·华北豹栖息地的修复者”——生态廊道连通性营建对百花山小五台地区华北豹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赛道:“青智攻坚”创新赋能专项赛
负责人院系:建筑学院
团队成员:何知源 王子悦 孔涵闻 高帅帅 王逸 陈佳潘 李佳璐 杨元培 姜心语 朱梓源
指导教师:牛牧菁 李贞汗 李佳 宋大昭
项目简介:
作为“北京土著”的华北豹,其原先广泛分布的大太行地区生态连通性已经明显中断或缺失,建立生态廊道帮助华北豹回到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意义重大。
“筑豹回家”团队根据华北豹的历史及现状分布点位,尝试将山西的源种群,通过联通破碎的生态斑块,逐步将其引入北京。团队首先对研究及设计区域进行宏观数据的收集,随后精确地针对百花山-小五台地区,通过arcgis和open street map,将华北豹的点位数据矢量化。其次综合考虑华北豹习性,选取39个环境变量,运用MAXent生态模型并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因子进行计算,得出了当前、2070年和2100年大太行地区的华北豹适宜环境分布。
最终筛选出具备建设条件和较高保护价值的区域进行重点廊道修复设计,从政策倡导,科普教育以及公众参与三个方面向门头沟自然保护区及政府提出走廊构建与生态保护建议,追求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双赢方案。
团队参赛照片
一等奖项目展示
主赛道
项目名称:“智慧助老,老有所行”:数字时代下老年出行方式研究——基于北京市五个社区326位老年市民的调查报告
团队成员:丁福鸿 高雅
指导教师:王选政 计华 李贞汗
负责人院系:设计学院
主赛道
项目名称:用体育打开乡村振兴活力赛道:乡村体旅融合特色化发展策略探究——基于粤桂黔3省26市乡村体旅建设调研
团队成员:蔡苗苗
指导教师:崔琳娜 李贞汗
负责人院系:建筑学院
“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
项目名称:都市近郊区旅游型乡镇经济布局与更新研究——潭柘寺镇民宿发展规划
团队成员:彭芸 廖敏 郭欣宇
指导教师:李贞汗
负责人院系:建筑学院
“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
项目名称:品牌创新文化赋能——为渤海镇四渡河综合治理提供设计与活动策划支持
团队成员:刘瑾怡 彭文清 言茜 谢天舒
指导教师:李贞汗
负责人院系:设计学院
“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
项目名称:创新模式口地区发展方向——将基层治理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相结合
团队成员:董含玥 蔡苗苗 郑一凡
指导教师:崔琳娜 李贞汗
负责人院系:建筑学院
中央美院于2023年1月开始发起本项赛事的征集启事,由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联合校外专家和校内专业导师,历时5个月,共开展累计27场团队辅导与个体专项深度辅导。学工部李贞汗担任带队教师,为参赛学生开展全程赛事辅导。
教育部官网刊登新浪体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文章
近年来,中央美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方位构建“四维发力”的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出台创新创业学术成果奖励办法等系列措施,为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提供支持。
此次大赛展现了央美学子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青春风采,体现了中央美术学院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未来,中央美术学院将持续统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秉承“以美育人、融合创新”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集聚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艺术人才,全面助力央美创客团队不断成长。
赛事备赛掠影
入围决赛的同学备赛现场
赛事指导教师李贞汗在决赛前为参赛团队做路演辅导
入围决赛的团队在北京决赛现场参与答辩
赛事简介
挑战杯全称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举办地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赛事之一,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稳居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前三位的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分为国家级、省级、校赛三级晋级,2023年为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此次“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主办。
学生工作部/文图
宣传部 刘晓磊/编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