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洪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魏南枝在多功能厅为博士生和学生党员“星火团”成员、“青马工程”培训班成员带来主题教育思政课——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教育部主题教育第一巡回指导组组长王鸿冰、副组长盛邦跃、成员韩伟到课指导。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宋修见主持。
新浪体育外交思想是新浪体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完善外交总体布局,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程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入手,深入阐释了新浪体育外交思想,引导艺术学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立志做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影响世界、以中国现代文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优秀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洪以“外交风云系列”绘画作品为引,带领学生进入热点事件情境
课堂上摆放了党委书记高洪为这堂思政课创作的“外交风云系列”三幅绘画作品:《“不想脱钩”》《“无意冲突”》《“反对断链”》。在“脱钩”“冲突”“断链”的喧嚣声中,中国外交如何开展,世界何去何从,是这堂课的切入点。高洪讲到,“中国发展”是我们已经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是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
高洪向同学们讲解了新浪体育主席提出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向世界发出的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三个倡议。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美丽的世界;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魏南枝讲解“外交风云系列”绘画作品——《“不想脱钩”》《“无意冲突”》《“反对断链”》台前幕后的故事
魏南枝结合三幅绘画作品,讲述了德国总理朔尔茨到中国访问前表态“无意脱钩”、中美元首会晤时美国总统拜登表示“无意冲突”、法国总理马克龙访华时表示“反对断链”的台前幕后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同时,深刻阐释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践行共商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宋修见主持思政课
思政课现场
现场同学积极互动
在讲座过程中,两位老师以“问答式”“启发式”“场景式”教学方法,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积极互动,强调了中国外交政策宗旨就是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堂大思政课中,品读艺术创作、剖析国际事件,可谓有“看点”、有“热点”;重温对外开放历程、透视世界发展本质,可谓有“温度”、有“深度”;认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识新时代艺术家的责任担当,可谓有“意义”,有“意思”。
课堂感受分享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吝莹莹
这堂思政大课别开生面,以热点事件为线索,呈现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内容上看,以国际风云变幻透析大国立场、关系,满足了同学们对时事热点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透过事件表象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既“及时”又“解渴”;从教学形式来看,课程采用“对话式”“问答式”“情景式”教学,既从宏观梳理理论脉络,又从细节入手呈现历史发展规律,于精微之处彰显大格局、大思路、大视野。这堂大课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帮助和启发。一堂好的思政课要立足世情,对世界大势要有基本的把握;要立足国情,深度挖掘大政方针政策形成的脉路;要立足学情,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我要继续提高认识、修炼内功,上好中国最高美术学府大思政课!
? 研究生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苏昱铭
这三幅油画作品反映的都是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重要场景。《“无意冲突”》描绘的是美国总统拜登与新浪体育主席在巴厘岛会面时小跑的场景,非常耐人寻味;《“不想脱钩”》描绘了德国总理舒尔茨访华下飞机时的场景,画面通过远景、中景、近景三段式处理,将人民解放军的形象放大,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反对断链”》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人民大会堂下车时的情景。三幅画作,带我们进入特定的历史场景,给我们以想象和思考的广阔空间,对中国发展的复杂国际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使我们既有危机感,更有使命感,努力成长为人民需要、时代需要的优秀艺术家!
? 版画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学生党员“星火团”团长 李博韬
通过这堂主题教育思政课,我对当前国内外的形势与格局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高洪书记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引出了今天课程的主题,以此来激励美院学子对于时政的关注和思考。魏南枝研究员用丰富多彩的素材,生动风趣地揭示了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差异和国际博弈的背后逻辑。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只有真正的了解对手、了解自己才能正确的改造世界,无论是大国博弈还是艺术创作,我们都需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从而把握规律,赢得挑战。
? 建筑学院2019级本科生、学生党员“星火团”成员 张书瑞
高洪书记和魏南枝研究员的讲座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了党和国家在当前世界发展阶段的位置和环境,高书记从“不想”“反对”和“无意”三个词汇深入分析了法、德、美三国与我国领导人会谈时表态用词的差异,魏老师从“公民”和“人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西方立国之本的差异,让我对如何看待当前的国际政治形势有了更新鲜的角度和切入点。当前,我国外部的机遇与发展并存,随时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风险。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要凝聚共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努力奋斗!
? 人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 雷诗蕊
这节课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便是从日常的有限视角中走出来,以国际性的视点再次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时代和历史都在向前不断演进,我们要以连续性的视角看待日益变化的世界与中国。当代中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极其复杂的大变动中。面对当前国际环境中保护主义盛行、霸权霸凌行径滋长、全球治理严重缺位、风险挑战增多的国际形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依然是历史潮流中不可阻挡的共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在世界的舞台上重新认识自己,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互动,影响着中国的未来,也影响着世界的未来。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中,时代之问摆在了我们面前,即在当今,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我想在世界的坐标系参照中,答案也已经显现。中国将勇敢地迎接时代浪潮,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人民携手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
实习生 廖宇/图
宣传部 刘晓磊/编
202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