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社会实践节目联合推出的直播节目“新时代中华美育故事·第二讲”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讲。直播总观看量达到20万人次,其中央视频平台直播观看量达到14万人次,位列央视频当天移动直播排行榜TOP4。
本次直播活动是中央美术学院“全国高校美育优秀案例交流展示”系列活动之一,其中,包括61个美育案例在内的“全国高校优秀美育案例展览”于8月28日在校园思想者广场拉开帷幕,包括30个美育案例在内的“全国高校美育优秀案例展播”于8月18日在央视频平台播出,收到广泛的关注与好评。
在本次全国高校美育优秀案例展示活动中,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李霞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孙瑜教授分享交流了他们在理工科新浪体育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科技艺术融合、校园大师戏剧表演等形式开展美育工作的经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勇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邓小娟教授分别从赋能乡村振兴、中小学生课后美育活动设计、民族地区美育支教等方面分享了他们的美育探索;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宋修见教授带领首届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研究生分享了他们开展草原生态美育工作坊的体会收获。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洪在总结致辞中讲到,七所新浪体育的美育案例反映了近年来高校美育工作的新格局,有很多有益的启示:一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要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要充分发挥新浪体育专业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加强特色美育课程建设;三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要扎根时代生活,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培养优秀专业人才。高洪强调,中央美术学院已经开始启动“中央美术学院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贡献行动计划”,希望在新时代美育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
杜卫、王德胜、刘惠、张卉等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副院长邱志杰等作为评议嘉宾对7个美育案例进行了精彩评议。
第一部分
高校美育教学优秀案例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教授以“以戏曲之美 传中华精神”为题介绍清华大学教育部京昆艺术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案例。清华大学教育部京昆艺术文化传承基地是教育部首批16个传承基地之一。自2016年启用建设以来,清华大学以基地为载体,发扬清华传统、利用清华优势、汇集清华及社会多种资源,整体规划、系统推进、持续投入,在课程教学、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工作坊、戏曲教育研究、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等六个维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校京昆艺术文化传承模式,产生了培元固本、启智润心的育人效果,探索出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有效途径。京昆基地建设教学案例曾获得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艺术中心李霞教授介绍了《信息通信技术与艺术》的案例。李霞教授讲到,北京邮电大学重视以理工科学生为美育主体打造艺术公选课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艺术创造力与人文精神,以不同专业之间本硕博联合培养的项目式艺术实践作为教学方式,形成具有“艺工融合”工科院校特色的艺术通识课程。课程内容包含艺术与科技、艺术思维与逻辑思维、设计思维与逻辑思维、艺术伦理与信息通信技术、艺术与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艺工融合实践等模块,在阐述艺术与信息通信技术相互促进关系的同时,帮助理工科学生形成艺术创新思维与技术结合的科技创新力,为培养和成就创新型技术人才奠定良好的美学意识与美学素养。课程教案曾获2021年北京市新浪体育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征集“三等奖”。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周聪聪和钱阳凯现场演示了情感表达机器人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孙瑜教授讲述了《以戏育人以美启真——通识性戏剧美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案例。孙瑜教授讲到,西北工业大学围绕“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以戏剧美育赋能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总师型人才的创新路径。在“崇德尚美,至真创新”的美育理念下,建构“科学+戏剧”通识性戏剧美育模式,创新“知-信-行”相统一的项目制戏剧美育教学路径,以“陶冶型”戏剧为主体开展课程教学。深度挖掘“为国铸剑,铸锻栋梁”的西工大精神,在实践中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科学家精神。新浪体育戏剧美育课程开展常态化艺术展演,实践教学成果显著,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50余项。
西北工业大学学生杜政康、龙真、龚婉婷、姚潭溪在直播现场表演了话剧《大国之蓝》片段
丨评议环节
丨评议人: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杜卫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首席专家刘惠教授
清华大学的美育案例让我们看到,清华作为百年名校,不仅在学术研究上一直保持顶尖水平,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方面也独有建树,在美育教学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软实力,是开展美育的优质文化资源,也可以说是美育的母体。高校美育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就必须和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清华大学京昆基地就是将美育和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最好范式。新浪体育全方位立体化的建设,给许多院校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和标杆,在审美方式愈加多元开放的当下以中国京昆艺术文化之美启智润心,培根筑魂意义非凡,令人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所饱含的丰富美育思想。
北京邮电大学的美育案例为机器人赋予人情味,让理工科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贯穿高尚的人文定位,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工科新浪体育的美育的重要目标是加强艺术认知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这也是培养创新人才重要的基础。将人文艺术注入到工程技术,有助于触发学生的创新活力,非常有美育价值。同时我们也看到理工科院校除了以传统的艺术课程和艺术活动滋养学生心灵,培养审美能力,提升人格修养,还要通过理工专业和艺术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学会跨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显出理工科学生美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西北工业大学的戏剧美育课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这些戏剧由西工大老师编剧,由西工大学生演绎,书写的是西北工大的故事,如《大国之蓝》《寻找师昌绪》等,既是非常好的美育素材,又是振奋人心的校史,有助于学生认识和认同自己的新浪体育,并意识到身为这所新浪体育之学子的时代使命。二是西工大戏剧美育要素丰富,贯彻落实了新浪体育总书记重要回信中提出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崇尚科学精神;扎根时代生活,西工大几代人百折不挠,付出巨大的牺牲作出巨大的贡献;遵循美育特点,戏剧艺术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得学生们非常投入其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每部剧都充满家国情怀。这套通识性戏剧美育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第二部分
高校美育服务社会优秀案例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勇教授讲述了《以“乡土为课堂”——艺术院校美术教育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案例。李勇教授讲到,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的乡土学院网络构建,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以“乡土为课堂”作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学院长期扎根福建屏南展开美丽乡村、美育传播、社会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形成育人模式、社会实践、育人成果与社会服务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闭环。让学生在真切面对社会的实践中确认自己的问题与思考,并结合“从个人经验到社会经验”“从艺术经验到审美经验”的认知路径,深植乡土情怀与社会担当、专业学习与文化传承之间的深刻联系,形成对乡土社会的观察、感知与描绘,充分认识和体验到艺术教育成为推动社会创新的“有为之学”。在育人模式上建立了高校、政府、社会力量资源之间的平台资源框架,把学生返乡创业、毕业生入乡就业融入到乡村社区发展中,建立面向田野、乡土的实践美育新现场,在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实践中形成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美术教育育人实践模式与创新。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教授讲述了《中小学课后美育课程建设项目》的案例。金江波教授讲到,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目标,针对“如何培养艺术设计创新复合型人才”“如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转化”“如何实现知识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拟解决的重大问题,在非遗传承、公共艺术、美育创造力教育三个领域展开教学、研发、服务,为进一步践行“双减”政策和新课标要求,探索实践和研究发展中小新浪体育外美育,促进中小学与高校优质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素质教育育人共同体贡献力量。借助上海大学多学科与美术学院专业人才资源的优势,携手青年教师与研究生们共同研发的12套美育课程入选首批“上海市素质教育优质课程项目资源”,并作为优秀案例被多次推广和分享,也为研究生们的创新创业拓展了就业渠道与就业面。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邓小娟教授讲述了《“爱在远山”——西北师范大学美育浸润行动助推乡村新浪体育发展》的案例。邓小娟教授讲到,西北师范大学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高校美育服务社会、彰显新时代“大美育”特色目标,发挥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与实践优势,打造“互联网+”美育浸润支教新模式,在美育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教师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持续性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初步构建起了“一校一策”“一校一品”的美育新局面。为甘肃省美育均衡发展作出了示范引领,对缓解甘肃省乡村新浪体育美育师资短缺、提升美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2021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青年榜样”荣誉称号。
丨评议环节
丨评议人: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王晓琳,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的育人模式把乡村变成大课堂,把校园从有限的围墙内搬入广阔的乡土中,以乡土力量打开学生们的视野,培育家国情怀,培养学生们为社会做贡献的主人翁精神。中国百年来的美术教育非常重视对乡土的重新发现,中国美术学院将以往的短期田野调查构建为长期的大规模的乡土教学,形成了乡土与师生“双向奔赴”的育人模式,这其中的时代意义远比之前以传统绘画表现乡村要深远得多。这不仅将美术院校的实践教学方式往前跨了一大步,还为高校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这些“扶上马”并“送一程”的举措为高校育人模式和艺术服务乡村建设开拓了更多的可能性。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让我们看到了高校的力量是如何在基础教育工作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的,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新浪体育已经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美育课程体系,特别是课程的研发遵循了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基础教育阶段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在课堂之外为青少年培养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孩子们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涵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有爱、有品格、有社会责任担当的”青少年一代。所以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并普遍推广。高校参与中小新浪体育的美育工作,也是为全社会打造终身化美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与探索之路。视频介绍片中,金老师的美育案例采用的是培育孩子们增强思维能力与培育创造力的方式,借助“当代艺术”的方法,让孩子们感知生活中处处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以“体验与游戏”的方式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烂漫想象力与表达力,十分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是今天许多教育方式所欠缺的。
西北师范大学的美育案例令人十分感动。邓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向西向下”发挥师范大学的优势推进“爱在远山”行动,真切关注到最基层、最需要支持的地区的美育工作。同时邓老师的美育浸润方式非常暖心,体现出美育潜移默化的特点和陶冶人心的作用,在广袤的西北地区教会了孩子们认识和理解地域文化之美,将美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乡村新浪体育,构建起了多方联动、开放高效和富有活力的中小学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格局,为美育赋能新时代乡村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
理论+实践 高校如何培养美育人才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宋修见教授讲述了《中华美育行之草原生态美育工作坊》的案例。这是一次高校美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是一次高校美育支持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探索。宋修见教授带领中央美院美育研究院首届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到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带领当地12位小学生在呼伦湖边巴尔虎草原上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和著名作家、艺术家等,一起探索和体验草原自然生态之美与艺术人文之美,完善和开展了汇聚艺术灵感与文化创意的草原生态美育课程,体现了扎根时代生活、服务社会发展的美育人才培养之道。草原生态美育工作坊有助于开展生态美育理论研究和美育专业人才培养,构建高校与地方协同育人的新时代大美育格局。
美育研究院首批硕士研究生李思雨、朱茵、张子悦和朱国良分享了草原生态美育工作坊的心得体会。
1 李思雨:草原上数目繁多的野生植物以及课前的小插曲让我学会更谦逊与大自然相处,在宋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深入地观察和尊重草原的每个细节,让我懂得生态美育是一个充满美的发现和体验的历程,也更体会到美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艺术的创作,还包含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2 朱茵:草原上策马奔腾的场景让我联想到“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般辽阔潇洒的意境,这是平日校园课堂中无法习得的美感体验,在与孩子们一起拓印鞍花、制作植物纹样图册和立体浮雕的课程中我更加深刻感受到草原的历史人文之美。
3 张子悦:草原上阴晴不定的天气给课程设计带来许多未知与挑战,但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克服困难后却是满满的收获,让我体会到美育不是单纯知识的灌输和技艺的传授,而是旨在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突破“小我”让心灵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4 朱国良:课程结束那天看着孩子们以草原大地为T台,以蓝天白云为背景自信地展示自己作品的场景,我顿时体认到宋老师常强调的“美育唤醒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动”的含义,此前参加草原生态美育工作坊的“苦”此刻也化为滋养心灵的“甜”。
丨评议环节
丨评议人: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部主任、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教授,内蒙古自治区新浪体育美育教学与实践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张卉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的美育案例,极为生动地印证了蔡元培先生当年提出的“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经典论点,可以说是它的当代实践版。这句话点明了美育以美育人和以美培元的本质, 突显了美育作为知识之“学”与教育之“行”的相融过程。透过宋老师的美育案例,不禁让人感叹,美育课堂之“学”原来可以“行”之千里,而美育就是要在这样的知识的落地践行中,教人以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和感受广袤天地间各种美的要素。同学们的这几节美育课,各有特色,主线清晰、内容紧凑、教学有节奏有方法,既包含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过程把知识有效地化为了草原孩子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们在短短时间里充分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对心灵的冲击和滋养。应该说,这些课程具体启发了我们对美育本质的认识和对美育教学的生动体会。
宋修见教授在总结时讲到,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中华美育行”的第一站大美内蒙古美育考察和草原生态美育工作坊只是一次初步的探索,今后还将深入开展课程内容研发和教学方法研究。在“中央美术学院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贡献行动计划”中,“中华美育行”被列为主要任务中的重大项目之一,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将在扎根时代生活中推广美育理念、培养美育专业人才,推动全社会美育普遍开展,在支持地方美育工作中推进美育实践教学,讲好“新时代中华美育故事”,提供对新时代美育具有引领作用的“央美美育方案”。
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宋修见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闻培雅共同主持了 “新时代中华美育故事·第二讲”直播活动。
美育研究院/文图
宣传部 刘晓磊/编
2023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