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与全国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美术史同仁一道,发起举办了首届“中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时隔十六年,2023年11月25至26日,“美术史再出发——第十七届中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再次回到其发起地,在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围绕“美术史再出发”的主题,旨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下,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对美术史学界既有的成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对美术史的重大问题进行再讨论,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史学术体系进行思考与探索。
本次会议采取征稿与约稿相结合的形式,在筹备阶段得到全国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博物馆、美术馆的美术史研究者积极响应,共收到了逾六百篇论文。两天的会议在版块设计上突破了中西方美术史、艺术理论之间的界限,并增强了跨学科与跨文化的交流互动,共分为八场,分别是:美术史的“宇宙”、艺术与精神、图像与阐释、跨文化的视野、从视觉出发、器·物·像、从形式出发、以作品为中心。参会人员来自全国25所高校与博物馆,共有29位学者在会议中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并邀请广州美术学院李公明、四川大学黄宗贤,天津美术学院郭雅希、四川美术学院倪志云、山东大学李清泉等资深教授进行主持与评议。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于润生主持开幕式,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前院长尹吉男、李军通过视频致辞。
会议第一场的主题为“美术史的‘宇宙’”。北京大学唐宏峰围绕全景画在中国的传入,讨论了近代中国的宇宙媒介观念。复旦大学乔泓凯基于瓦尔堡的笔记材料,指出布鲁诺的异教宇宙学与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之间的密切联系。北京电影学院陆骐围绕辽庆陵人物壁画中的“生者形象”,讨论了10世纪后墓葬与石窟中的礼仪空间变革。
第二场的主题为“艺术与精神”。西南交通大学任平山通过文本与图像比对,识别并解读克孜尔123窟“采花人违王奉佛,得佛授记”图像。南通大学黄璜结合《大妙经》、《大教王经》等经文,指出剑川石窟石钟寺第六窟的八大明王造像仪轨的来源。中央美术学院郑伊看从18世纪英国男性的斜倚肖像的流变出发,讨论18世纪英国社会围绕品味、身份和性别的文化冲突。东南大学赵丹坤围绕晚明建阳书坊所刊艳情小说及其插图,展现出晚明风月书籍的地域出版体系。
第三场的主题为“跨文化的视野”。南京大学李牧梳理了北美中餐馆的发展历史,讨论了“中餐馆”主题艺术创作的动因、内在机制与历史脉络。北京大学董丽慧通过对比西语中“photography”概念史与中文“摄影”概念史,探寻近代视觉文化转型中的跨文化线索。澳门大学李伊晴围绕《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工学士、博士藏画集》,探究中印两国艺术交流的历史动因及外交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张艺静围绕“气韵”、“气氛”等概念在海外汉学中的互释、会通与差异,探索其互释的当代价值。
第四场的主题为“图像与诠释”。南京大学张柘潭江通过图像比对,指出犍陀罗艺术中的人身双尾半神形象可以追溯至底格里斯河的冥界蛇神跨区域崇拜。中央美术学院于润生分析围绕《弗拉基米尔圣母像》的图像行为,讨论圣像画具有的“复数特性”和“移动特性”。四川师范大学唐波结合四则文献和历史背景,推测“郑虔三绝”的具体内容,并指出“三绝”在唐代走向整体合一。南京大学李赵雪讨论了“台北故宫”对故宫绘画藏品的正统性之重申与“文人画”概念的革新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之中国艺术史学界对此的应对。
第五场的主题为“从视觉出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刘玉雪围绕帕卡尔国王从王到神的形象变化,揭示了两代国王如何通过视觉表现,构建帕卡尔家族的神圣王权。北京大学张敏基于威廉·考珀的素描稿与成稿之间的差异,讨论了《肌肉解剖图谱》的成书过程。中央美术学院刘晋晋《睡狮形象的西方起源》以跨文化视角结合文与图,探讨了睡狮形象在东西方文化的生成及演变。山东师范大学刘昌奇围绕语言与图式,纠正了以往学界对《艺术与错觉》的固有印象。
第六场的主题为“器·物·像”,广州美术学院刘騻分析了杜氏案的纹饰特征,进行图像溯源和器铭考证。复旦大学欧佳围绕“大唐皇帝皇后供养”经幢构件中供养人的图像组合,指出该构件为造幢记的视觉表现。湖北美术学院耿纪朋通过分析图像风格、发愿文字和功德主榜题身份,提出《魏文朗造像碑》为佛教化的道教造像碑。中央美术学院王瑀围绕明梁庄王墓出土的鹘捕鹅玉束带,分析其“春水玉”图像形式的渊源与变迁,明确该束带的造型来源。
第七场的主题为“从形式出发”。中央美术学院黄小峰围绕《闸口盘车图》中板瓦和纹身等细节的画法,结合相关图像与文献,指出这幅画的工程制图性质及其官方色彩。北京大学徐紫迪聚焦《穆瓦特歇夫人》的裙摆细节,通过观察安格尔在多幅草图间的改动痕迹,讨论了画家的艺术创作理念。首都师范大学吴江从《自然哲学》出发,重新阐释了黑格尔的形式主义思想。
第八场的主题为“以作品为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张晨聚焦卡拉瓦乔的《美杜莎》,以“情动”为路径,串联起卡拉瓦乔艺术谱系中的各种“美杜莎”形象。天津博物馆张伟考证了现存两卷雍正内府《古玩图》的绘者及其艺术风格,指出《古玩图》与古玩片之间的关系。中央美术学院赵力围绕《畅观楼修禊图》中修禊时间、地点和题咏等关键信息,讨论了《畅观楼修禊图》的创制背景及其影响。
最后,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主持了简短的闭幕式,并宣布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为第十八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年会主办单位。人文学院副院长邵亦杨和人文学院美术史系主任吴雪杉先后对本次美术史年会作了精彩总结,并对所有嘉宾和会务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傍晚,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美术史学科也同其它学科一样,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学科研究的发展。29位与会学者的报告呈现出对当前美术史学领域的研究问题、方法、范式的最新思考。报告中既有对传统艺术史研究对象书画与雕塑的关注,也包括对摄影、小说插图、器物等多元化议题的探索;既有对传统图像理论的反思与新释,也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展示对图像的新观看;多篇报告呈现出一种全球化视野,践行跨文化的研究方法,从中国走向世界,深入探索人类文化、思想、艺术的多样化形式。我们希望能够始终抱持着“再出发”的精神动力,坚持开放、多元、探索、创新的学术态度,在当代中国新的时代语境下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与方法。
人文学院/文图
宣传部 刘晓磊/编
202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