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口第二回展览“想象的协奏曲”于12月12日在5号楼E2段的三岔口空间开幕。展览集合了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王郁洋、陈抱阳、祁震、谭天、邱思遥五位教师的课程成果。协奏曲的演绎被视为一场高度复杂的对话和协同合作,融汇了独奏乐器与乐团之间的精妙互动,成为音乐领域中个体与集体紧密交织的经典形式。在此次展览中,九位同学叶君豪、刘思彤、任卫琳、宋佳益、廖玉琢、李欣倩、罗文迪、赵子熙和魏一晨,通过运用视觉语言、声音以及光的元素,将观众融入协奏曲的演绎中,为独奏部分创造了引人入胜的体验。
作品介绍
李欣倩
作品名称:泽
指导教师:邱思遥
课程名称:基础科学原理
作品媒介:行为影像 装置
作品材质:水性马克笔、河水、镜子
尺?:可变
廖玉琢
作品名称:伸展运动
指导教师:谭天
课程名称:对话性创作
作品媒介: 摄影、装置
尺寸:照片墙1.1M*2.06M
刘思彤
作品名称:关系输送
指导教师:谭天
课程名称:对话性创作
作品媒介:影像&装置
作品材质:红酒及酒具、医疗点滴材料、闹钟、节拍器
尺寸:尺寸可变
罗文迪
作品名称:《图层剧场》
指导教师:祁震
课程名称:影像装置
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20*30*50cm
任卫琳
作品名称:厨房
指导教师:王郁洋
课程名称:创造性思维与创作
作品媒介:微缩模型
作品材质(装置):纸板、ABS胶板、石粉粘土、led灯
尺寸:16x18x26 cm
宋佳益
作品名称:跃跃欲试,喋喋不休
指导教师:陈抱阳
课程名称:技术思维
材质:电路,传感器,音响喇叭,高分子材质外壳,互动屏幕
尺寸:尺寸可变
魏一晨
作品名称:《缝合的飞舞》
指导教师:祁震
课程名称:影像装置
材质:蝴蝶标本
尺寸:80*80*80cm
叶君豪
作品名称:《A dream of a robot》
指导教师:王郁洋
课程名称:《创造性思维与创作》
作品材质:塑料管、雪弗板、磨砂纸、透明薄片、牛皮纸、石塑泥土、铁丝、铜线、塑料珍珠球、塑料模具
尺寸:21cm*45cm*30cm
赵子熙
作品名称:波浪
指导教师:邱思瑶
课程名称:基础科学原理
作品材质:白铁,铁丝,显示屏
尺寸:150cmx60cm
什么是三岔口?
三岔口是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的学生创作与展示的系列展览项目。中央美术学院始终有着在走廊里组织展览的传统,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院长冯梦波在策划项目时起名“三岔口”,体现了展览空间的位置和特点,通过对5号楼E2段走廊空间的改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展示空间,面向学生开放,呈现学生作品,以学生个展、双个展、小群展等灵活形式,营造良好的交流分享与学习创作氛围。三岔口也是传统京剧短打武生的经典剧目,以两人在黑暗中的武打表演著称,这种摸索也象征着项目的实验精神,鼓励学生们积极探索未来艺术发展的诸多可能性。
资料来源: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宣传部 刘晓磊/编
202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