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一行到访中央美术学院奥林匹克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教授代表杭海教授及师生团队向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努丽娅·蓓格(Nuria Puig)和项目经理莱拉·金茨伯格(La?la Gintzburger)详细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奥林匹克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并就后奥运时代的学术研究方向展开深度对话。
“中央美术学院为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国际奥委会蓓格女士谈到,“在奥运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转化方面,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意义。”她期待国际奥委会与中央美术学院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的创新发展。
此次访问是2025年国际奥林匹克教育发展大会的重要议程,也是国际奥委会在北京学术调研的首站。6月15日,林存真教授应邀在首都体育学院举办的“面向未来:2025国际奥林匹克教育发展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中央美术学院在奥林匹克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中央美术学院奥林匹克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奥林匹克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奥运中心”)是隶属于国际奥委会的国际研究机构。作为全球奥林匹克视觉设计艺术研究的领军机构,多年来,奥运中心坚持以国家形象及文化叙事载体、传统与现代融合和国际认同构建三个研究方向,展开系统化研究和实践工作。
奥运中心的研究对象不仅聚焦于视觉设计本身,更深入探讨了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国家形象传播、社会价值与艺术创新,体现了学术与实务的高度结合。通过课程与课题研究、教育与人才培养实践方式,研究奥林匹克视觉符号的价值实现路径,与国际奥委会品牌部门共同研究奥林匹克品牌未来发展。
同时,奥运中心与北京奥促会紧密合作,参与奥运博物馆建设与奥林匹克遗产促进城市发展的工作。开创性地构建了“东方美学为魂、现代设计为体、全球传播为用”的方法论体系,不仅打造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奥运视觉符号,更在学术层面开创性地探索了奥林匹克视觉符号的文化内涵、国家形象传播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中央美术学院与奥运设计
2008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
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
2008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设计
2008北京残奥会会徽设计
2008北京残奥会残奥会邮票设计
2008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色彩设计
2008北京奥运会景观设计
2008北京奥运会海报、邮票设计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专机设计
奥运会从北京到伦敦邮品设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设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设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主席台空间设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引导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国家短道速滑队女队员头盔图案设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专用字体设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服装“瑞雪祥云”设计
崇礼高铁站及配套工程规划设计
北京2022冬奥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店面形象手册设计
资料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奥林匹克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
宣传部/编
2025年6月17日